你的位置:合肥股票配资申请_好口碑炒股配资平台_股票十倍杠杆申请 > 股票十倍杠杆申请 > 怎么做杠杆炒股 《钢琴课》:温情脉脉中饱含对人性的深刻洞察
股票十倍杠杆申请
怎么做杠杆炒股 《钢琴课》:温情脉脉中饱含对人性的深刻洞察
发布日期:2024-12-14 21:21    点击次数:140

怎么做杠杆炒股 《钢琴课》:温情脉脉中饱含对人性的深刻洞察

11月11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,主力资金净流入153.95万元,占总成交额2.55%,游资资金净流入276.44万元,占总成交额4.58%,散户资金净流出430.39万元,占总成交额7.13%。

11月11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,主力资金净流出767.47万元,占总成交额6.78%,游资资金净流入333.3万元,占总成交额2.94%,散户资金净流入434.17万元,占总成交额3.83%。

《钢琴课》是麦克尤恩最新的一部长篇小说,也是他诸多作品中最具自传色彩的一本作品了,虽然他在采访中声称“《钢琴课》不是自传”,可他也承认小说从自己的人生中攫取了一些片段,“关于家庭生活、我失散的哥哥、寄宿学校等等”。这本小说的献词就是最好的力证:“献给我的姐姐马琦·霍普金斯/献给我的哥哥吉姆·沃特和大卫·夏普。”

麦克尤恩本人的成长史

马琦·霍普金斯和吉姆·沃特,是麦克尤恩同母异父的哥哥和姐姐,是他的母亲罗丝与其前夫所生。大卫·夏普,是罗丝与后来的丈夫大卫·麦克尤恩所生,不过随即就被送走了。1948年,罗丝和大卫·麦克尤恩生下伊恩,也就是作者本人。一直要到2002年,大卫·夏普通过寻亲,惊讶地发现自己与著名作家伊恩·麦克尤恩是同父同母的兄弟,两人随即相认,此事还被媒体报道过。再来看《钢琴课》,主人公罗兰的父母同样相识于二战期间,罗兰母亲同样与前夫生有一儿一女,与后来的丈夫在罗兰之前育有一子,刚满六周就被送走。母亲临终前,罗兰与失散多年的同胞哥哥罗伯特相认……麦克尤恩几乎照搬了现实中的人物关系。

不过,“兄弟相认”并不是整部小说所要书写的重点。它可以看成是一个引子,麦克尤恩可以借此来追问“母亲为何这么狠心要把孩子送走”,因为那时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,并进一步地发现历史看起来宏大,却会具体地影响和改变每一个人的命运,他母亲如此,送走的哥哥如此,连他自己也是如此。这本书有极强的历史感,主人公罗兰·贝恩斯作为一个普通人,20至21世纪的大部分重大历史事件他都见证和参与了,时间跨度达六十年之久。可以说罗兰的一生,是被历史深入影响的一生。不妨大胆一点说,这本书可以看成是麦克尤恩本人的成长史。在此,我们不必拘泥于小说中写到的事件是否真的发生在作者的生命中(毕竟小说不等于自传),而应该看到小说主人公罗兰·贝恩斯各个人生阶段的经历与麦克尤恩本人是高度契合的,甚至你完全可以把作者的形象投射到罗兰身上。

一系列精彩的女性形象

全书的主角虽然是罗兰,可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系列女性形象。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有两位,一位是米里亚姆,一位是阿丽莎。米里亚姆是罗兰读书时的钢琴课老师,她引诱了这位当时只有十四岁的学生,并妄图占有和控制他。罗兰本来极有可能成为一位杰出的钢琴演奏家,但米里亚姆毁了他,这完全是不可饶恕的罪行。然而罗兰当时太小了,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个受害者,“他为此高兴,他受到了额外眷顾,感到很骄傲”。到后来,米里亚姆甚至提出要跟罗兰结婚。罗兰此时才意识到老师已经疯了,他狼狈地逃离了出去。后来,他再也没有回到学校,也没有成为钢琴家,做的事情都不值一提。可以说,米里亚姆毁了他的人生。

经此一劫,还有一劫。另外一个女人,也就是他的前妻阿丽莎,在生下了他们的孩子劳伦斯之后,突然有一天离家出走了。到后面我们知道,阿丽莎不想陷入到庸常琐碎的婚姻生活中,那种未来能一眼看到底的感觉,让她害怕。她要成为一名作家,“我这辈子总得创造点什么”。面对被抛弃的丈夫罗兰,她认为:“你是个好父亲,劳伦斯还很小,我知道他会没事的。他也会没事的,迟早会没事的。我那时候有事,但我已经做了选择,做了我该做的事。”站在常人的角度,完全可以认定阿丽莎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妻子和母亲。可站在阿丽莎自己的角度,在后来的见面中反问罗兰,“要创造,要当艺术家、科学家,要写作、绘画,历史上对女人有多难,你能有哪怕一丁点儿的理解吗?我的故事对你没有任何意义?”

让罗兰难受的是,阿丽莎抛弃了自己和孩子为了实现写作梦,倘若写出来的是平庸之作,心里还好受一点,可等他看完阿丽莎首次出版的作品《旅程》后,他意识到,如果他们还在一起抚养孩子,住在伦敦那个拥挤不堪的屋子里,这样的杰作根本不可能写出来,“没有人能在那样的房子里构思如此宏大而又如此精巧的作品。除非房子里就她一个人。……为了她的美妙文字,他必须原谅她。这和不原谅她一样令人难以忍受。”可是,难道就因为她写出这样的杰作,就可以原谅她抛夫弃子的行为吗?难道为了文学,就可以原谅或无视她的任性与残酷?罗兰最后得出结论:阿丽莎的小说光芒四射,但她的行为不可饶恕。

除开这两位女性,阿丽莎的母亲简·法尔莫、罗兰的母亲罗莎琳德,以及挚友兼伴侣达芙妮,都在书中绽放出各自的光彩。尤其是母亲罗莎琳德,她生了孩子六周后,在冬日的火车站台上,亲手将孩子交给两个她不认识、以后也不会相见的陌生人,然后悲痛欲绝地坐火车回去,“我必须这么做。从她的角度,透过战争的棱镜,来看待这件事。留下婴儿,她就必须面对从前线归来的丈夫的怒火以及全村人的鄙视,孩子身上会永远打上非法的烙印——一种强烈的社会憎恶,到罗兰和罗伯特这辈子才会慢慢消退。”在这里,虚构与真实重叠。麦克尤恩借此去遥想当年自己的母亲送走孩子时的悲痛与无奈。

《钢琴课》的原著书名是Lessons,直译过来可以是《教训》。译者周小进选择以《钢琴课》为中文版的书名,也是可以理解的。毕竟,罗兰的人生是从上钢琴课认识了米里亚姆后彻底改变的。这是他得到的第一个教训,之后又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教训,到了晚年,“罗兰偶尔会想,哪些大大小小的事件改变、决定了他的存在呢?个人的、全球的、微不足道的、惊天动地的——他的存在并非例外,一切命运都是这样构成的。”我想这也是麦克尤恩的肺腑之言。在人生的晚年回望漫长的一生,当年那个以“恐怖伊恩”著称的年轻小说家,写出了这样一本厚实的小说,既有温情脉脉的描写,也有冷静睿智的议论,还有对人性深刻的洞察。这本书,我愿视为麦克尤恩总结人生教训的收官之作。

作者| 邓安庆 编辑|罗皓菱怎么做杠杆炒股